文/乐居财经李珊珊
“网上哪里可以买药?”被问到这个问题时,大多数人的回答无非是美团买药,饿了么买药,JD.COM大药房,阿里健康大药房等等。
其实这些常见的医药电商平台基本可以分为两类,B2C类有京东健康、阿里健康、1号药网、360好药等。美团的买药,饿了么买药,叮当快药等。属于O2O范畴,将线下交易与互联网相结合。
另外,市面上还有一种B2B业务,主要针对上游对接药企和药品经销商,下游对接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。在这一类中,最具代表性的药师群体是医药领域的“1688”平台。
成立不到八年,创始人张埠镇带领药师们一路帮助他们走过,超越了开创者医药电商,成为最大的数字化医药交易和服务网络平台。
沙利文数据显示,以2021年商品交易总量(GMV)衡量,药师帮是国内最大的院外医药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。2021年,药师帮的GMV为275.13亿元,占市场份额的18.5%。
然而,药师帮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,有成绩也有挫折,有来自各界强势资本不断加持的鼓励,也有多家药企联合“封杀”的打击;有业务规模扩大的喜悦,也有投诉和处罚的烦恼。
今天,药剂师帮要去HKEx尝试开一个资本盛宴。然而,在HKEx大门外排队上市的公司数量激增,审查期也延长了。药师不得不面对上市还在排队但招股书已经过期的问题。所以最近更新了招股书。
从披露来看,药师帮上市时间似乎并不成熟。该公司多年来一直亏损,至今仍未盈利。平台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,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。再加上资不抵债严重,药师帮的IPO更像是自救的“药方”。
20名股东分享股权。
在大多数媒体的报道中,药师集团创始人张步真并无医药行业背景,而是一名在搜房待了15年的互联网工作者,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渐成长为副总裁兼CTO。
2014年,搜房网开始做自己的房产中介业务,并改为房天下。正是在这一年,张埠镇选择离开房天下,并于次年创立了药师帮,从房地产转战医药电商轨道。
张步入行的时候是医药电商的风口。2015-2016年期间,药端网、未名企鹅、廉价药等多起医药电商B2B融资事件引起波澜。再加上C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药师帮助选择了B端市场,上游对接药企和药品经销商,下游对接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。
连接互联网和医药行业,药师帮的诞生迅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。
成立时,药师集团获得上海常春藤资本、威盛股权投资的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;随后,从2016年到2018年,药师集团相继进行了A-D轮融资,总金额分别为6.01亿元人民币和1.33亿美元。投资方中不乏郭广昌的复星医药、雷军的顺为资本、松禾资本、老虎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。
时隔三年,药师帮进行了E轮融资,总额2.7亿美元。其中,白英发展在E-1轮融资中以1.5亿美元的对价获得了1735.78万股药帮股份。
据悉,白英发展由袁志集团全资拥有,后者最终由朱孟依控股,朱孟依是头部房企和盛会展的实际控制人。
此外,在药师首次提交招股书前一个月,百度收到347150
在7年的8次融资中,药师集团的股份成本逐渐增加,从常春藤资本入股之初的2.15元/股,到百度和阳光人寿最后一轮入股时的8.64美元/股,折合55.54元/股,比其他高出近25倍。同时,E轮融资总投资2.7亿美元,目前估值已达14.35亿美元,半年增值超4倍。
目前药师帮一共20个股东,股权结构比较分散。创始人张步镇通过MIYTHoldingsLimited持股20.33%,为第一大股东,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白发展持股13.29%,老虎基金通过InternETFundVPte持股12.98%。Ltd其他17名投资者合计持有53.41%的股份。
聚财经《穿透IPO》注意到,创始人张步镇持股仅20.33%,与第二大股东白英发展仅相差7.04%。一旦药师帮上市,股份稀释后两者差距会继续缩小。创始人张埠镇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并不稳固。
三年半亏损27亿
作为院外医药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,药师帮的商业模式以平台业务和自营业务为核心,配合一系列其他业务。其中,平台业务通过平台内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卖家收取佣金;自营业务是从药企和经销商处采购药品和保健品,在平台上销售给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。
截至2022年6月底,共有33.3万家药店和15.1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在平台上交易,平台业务卖家5400家,自营业务供应商5800家。
2019-2022年6月底,药师公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.51亿元、60.65亿元、100.94亿元、67.2亿元,呈逐年增长趋势。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0.12亿元、56.91亿元、95.9亿元和64.08亿元,占比超过90%;平台业务收入分别为2.38亿元、3.72亿元、4.89亿元和2.77亿元。
其中,药师集团2021年实现收入大幅增长,增幅为66.43%,主要是由于自营业务收入增加,买家群体扩大,买家参与度提高,提升了自营业务的GMV。在此期间,其自营业务的月平均付费买家数量增长了68.78%,达到18.47万,每个付费买家的月平均订单数量也从5.6个增长到8.5个。
虽然买家数量大增,但药师俱乐部的存货也从5.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.48亿元,增长了64.34%。库存包括药品和保健产品。同时,存货的周转天数减少了0.2个百分点,为27.1天,因此存在一定的存货跌价风险。
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,药师帮的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。2019-2022年6月末,公司营业成本分别为30.22亿元、54.56亿元、91.8亿元和60.97亿元。其中自营业务的产品采购成本占大多数,约占90%,而平台业务成本主要是交易费用。
正是这种商业模式,使得自营业务的毛利率远远低于平台业务。报告期内,自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.3%、5.1%、5.2%、5.9%,平台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9.9%、85.2%、83.7%、83.3%,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%、10%、9.1%、9.3%。
可以看出,平台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降,但实际上,报告期内,药师对平台业务收取的平均佣金率连续上升,分别为2.2%、2.8%、2.9%、3.1%。同时,交易手续费率分别为0.35%、0.28%、0.29%和0.27%,逐年下降。毛利率本来应该是上升的。
对此,药剂师解释说,主要原因是随着自营业务的扩大
对于这一高支出,药剂师解释说,主要是由于聘用了更多的销售和营销人员,导致薪酬福利增加,业绩成本随着自营业务的发展相应增加。
此外,为了开拓市场,药师大药房投入大量资金补贴药店客户,保证平台的稳定流量,在全国18个城市建立了19个智能仓。这笔支出几乎不能忽略,包括测试在内的新业务还在投入阶段。
从经营性现金流来看,药师集团也持续为负,报告期内分别为-2.01亿元、-1.24亿元、-4.87亿元和-1.14亿元。截至2022年6月底,药师经营性现金流累计净流出9.26亿元。
截至2022年6月底,药师负债总额为53.05亿元,是目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9.79亿元的5.4倍。
同时,公司总资产38.03亿元,总负债73.37亿元,严重资不抵债,净负债达35.34亿元。
被13家药企联合“封杀”
在药师帮的背后,尽管资本不断增加,业务规模不断扩大,但其发展一路并不顺利,被多家药企联合“封杀”的消息也传遍了医学界。
据了解,2019年4月,杨紫茳药业、哈药集团、九州通、太极集团、云药集团、吉林冀东等13家药企相继发布通知,要求经销商暂停向药师帮平台供货。
这些药企普遍认为,药师帮助客户长期以底价销售医药产品,扰乱了传统医药市场的价格。对此,药师帮曾公开回应称,药师帮主要负责审核供应商资质,不介入商家的销售环节。
不仅如此,药师公会的模式也备受争议。有人认为药师公会是医药领域的“品多多”,也有人称之更像“1688”,因为品多多是B2C模式,而药师公会是B2B。
作为医药电商平台,退货和退款是药师每天面临的问题。招股书披露,结合平台业务和自营业务,药师帮2019-2022年6月底。退货或退款产品价值分别为5000万元、7000万元、1亿元和8000万元,合计3亿元。
而因退货或退款引起的客户投诉也时有发生。在某大型投诉平台输入关键词“药师帮”,一共可以搜索到154条投诉,其中大部分是“退货后延迟退款”,除此之外,还有逾期发货、售后态度差、商标侵权、虚假宣传等各种投诉。
事实上,因为销售假冒或不合格产品,该药师团伙已被行政处罚5次,共计罚款17万元,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销售所得已被没收。